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名人 成语名人

道学先生_道学先生是什么意思

zmhk 2024-05-12 人已围观

简介道学先生_道学先生是什么意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道学先生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道学先生的话题吧。1.关于先生的成语2.李贽是怎么批判理学与道学的

道学先生_道学先生是什么意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道学先生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道学先生的话题吧。

1.关于先生的成语

2.李贽是怎么批判理学与道学的?

3.鲁迅的《肥皂》怎么理解

4.求翻译:有一道学,高屐大厦...

5.赞刘谐的翻译

6.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道学先生_道学先生是什么意思

关于先生的成语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李贽是怎么批判理学与道学的?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力学笃行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力学不倦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钝学累功 〖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道学先生 〖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示例故事

       敩学相长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用非所学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鹦鹉学语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幺说,他也跟着怎幺说。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学无常师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学疏才浅 同“学浅才疏”。

       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晚生后学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上当学乖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

       贫不学俭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宏儒硕学 指学问渊博的人

       孤学坠绪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高斋学士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笃志好学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村学究语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愧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斗酒学士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绩学之士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问鼎轻重 〖解释〗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盘根问底 〖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打破砂锅问到底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追根问底 见“追根究底”。

       有问必答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询根问底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寻根问底 见“寻根究底”。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天买卦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

       问寝视膳 见“问安视膳”。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

       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问安视寝 见“问安视膳”。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十死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入竟问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攀花问柳 见“攀花折柳”。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东捱西问 谓四处探问、打听。

       此问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载酒问字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一问三不知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兴师问罪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诸水滨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舍求田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入门问讳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入境问禁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求神问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求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明知故问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扪心自问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呵壁问天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访亲问友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不问不闻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过问

       号码和力进看了几方面看, 浪费人口哦你积分ij不能就你 喝咖啡吗很快

鲁迅的《肥皂》怎么理解

       与此相关,李贽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这些所谓的道学也给予了痛苦淋漓的揭批。他痛骂这些道学先生们都是些伪君子、两面派,“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穿着儒雅,行如猪狗”,他们心口不一,到处唱仁义、道德的高调,其实恨不得打洞入屋去偷人东西。他又指出,这些人平日里假装正经,摆出一副挽救世风的面孔,实际上,他们才真正是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罪魁祸首。

求翻译:有一道学,高屐大厦...

       1924年,鲁迅先生发表了一篇刻划道学先生的变态性欲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文章《肥皂》,《肥皂》里主人公四铭先生,看见街上一个侍奉祖母讨饭的十七八岁的乞丐女子,便对她发生同情,称赞她是孝女,想做诗文表彰她,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不过他这举动,从他复述小流氓“ 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的话中,鲁迅无情地把这位道学先生的假面具撕了下来,让人们看到道貌岸然的下面原来藏着一团邪念。

       《肥皂》刻画了一个反对旧文化、维护旧道德的假道学家形象。揭露了假道学们肮脏、卑污的心灵,用现在时髦的词语就是,揭露了他们肮脏、卑污的心路历程。

       小说通过四铭见孝女、买肥皂的事件,以及由肥皂掀起的家庭风波,集中揭露了封建复古派政治上的极端反动、道德上的极端堕落,戳穿了他们关心世道人心、国家命运的画皮,把封建复古派的反动本质和肮脏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这伙丑类于“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赞刘谐的翻译

       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看不出来这是我仲尼兄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并和他称兄道弟?”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他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解人疑惑而让事实明白清楚。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赏析:

       本文选自《焚书》卷三。刘谐,字宏源,麻城(今属湖北)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文章通过刘谐对道学家诙谐调笑的两句话,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道学家们煞有介事地自我标榜为孔子的真正门徒,以及他们所宣扬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论调,从而赞扬了刘谐的话是至理名言,也从中可见到李贽的反传统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锐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对道学家加以漫画化,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李贽的思想主张第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李贽(1527—1602),号卓吾,出生于泉州晋江(今福建)一个商贾世家;自言从幼小之时,就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李贽如此富有个性特点,文章更有特色,他曾写过一篇《童心说》。

       当时社会“假道学”盛行;所谓的道学家,“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你为自私,我欲利他。”(《答耿司寇》)。

       为何说是假道学?因其心口不一,讲论道德却不能丝毫为他人所想,只为一己利益考虑;还善于伪装而不知羞耻,例如“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与焦弱侯》)

       好了,今天关于道学先生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道学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道学先生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