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_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简介

zmhk 2024-09-22 人已围观

简介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_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简介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

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_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简介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宋江是什么人物?

2.《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主要事件有哪些?

3.哪一个三国人物,见利忘义专杀恩人,如今却被当作英雄?

4.以莫要见利忘义为观点的八百字作文

5.“舍生取义”与“见利忘义”的例子有哪些

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_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简介

宋江是什么人物?

       我认为宋江是矛盾的人,宋江是个矛盾体,忠和义的矛盾体!!!

       很多人都恨宋江,觉得宋江虚伪、觉得宋江软弱。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宋江的前后行为有看似矛盾的地方,但绝不虚伪。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对不起朋友,但他从没有故意欺骗过朋友。他是真诚的,同时也是可怕的,可怕的就是这份真诚。

下面我来分享宋江作为一个矛盾的人具体体现~~

一、宋江忠么?忠的矛盾体现

       宋江在《水浒传》中忠的体现又是矛盾重重。宋江被称为“忠保义”,可见宋江的忠君思想不是一般。宋江满腹经纶,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成为了邺城县的押司。宋江从小受到父亲忠君思想的影响,所以忠君思想在宋江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放走晁盖又和宋江的忠君思想背道而驰。其他好汉是被封建社会压迫逼上梁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宋江来说我更倾向于他自己更愿意上梁山。宋江在邺城当着自己的小押司,虽然说官场黑暗,但是宋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能为自己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但是宋江却甘愿趟起义的这潭浑水,说明宋江的忠君思想根本就不彻底,更可以说宋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目标。宋江放走晁盖与其说是自己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如说是宋江忠君思想的动摇,自己远大抱负初露端倪。

       宋江忠的矛盾在《水浒传》还有多次体现。宋江嘴里常常说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且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率领群众进行战争。上梁山之后还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兄弟们不忘忠君思想。最后在招安之后还说到“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宋江打着种种幌子来表达自己的忠君思想。但是如果宋江如此忠君,为什么当初还要放走晁盖?为什么还要带领众兄弟和百姓起义?宋江憎恨的是贪官污吏的黑暗和对于百姓的压迫,殊不知这些压迫来自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其实宋江忠君思想和起义行为正是忠的矛盾的充分体现。宋江内心的远大抱负是自己统治社会,拥有大宋的江山。

二、宁江义么?义的矛盾体现

       宋江形象义的矛盾从他的外号就能让人看出来。宋江外号“及时雨”,这是民间和江湖对于宋江的尊称,从外号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义。无论是江湖上的朋友还是民间的百姓,只要遇到困难宋江都要挺身而出,及时地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李逵最后死于宋江的毒酒都无怨无悔,还说到死后也愿意做宋江的小鬼。只是因为宋江曾经在李逵遇难的时候给了他十两纹银。区区十两银子一个膘肥大汉就记于心。李逵愿意用性命报答大哥的情谊。但是作为宋江来说,用毒酒杀死自己的兄弟难道这是义气的表现?从我个人角度看,宋江根本就一点义气都没有,并且是小人的一种做法。当时施予李逵的十两纹银只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宋江真的讲江湖义气,就是李逵犯再大的错也不会置兄弟于死地。宋江曾经以大哥自居,发号施令要带领江湖兄弟行侠仗义,其实这只不过是宋江的一个幌子罢了。宋江是希望通过利用这些兄弟来完成自己推翻宋家王朝,完成自己江山大业的目的。

       宋江义的矛盾还体现在解决晁盖逃跑和在梁山上架空晁盖中。宋江为了朋友义气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冒险放走自己的朋友晁盖。但是等到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却把对于晁盖的义气丢在了脑后。上梁山之后宋江收拢人心、私结兄弟,把晁盖这个梁山上的一把手架空。既然能为了兄弟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怎么能为了小小的利益而背叛兄弟呢?难道这就是宋江的义气所在?宋江的义气矛盾性反映出宋江生活在封建制度下和反封建制度的矛盾。从中能看出宋江是既想从封建官场得到权利又想推翻封建制度的矛盾心理。

三、宋江是个矛盾体,忠和义的矛盾体

       他是个孝子,也就注定了他从政的话将是个忠臣。可现实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成了一个草寇。从此,他的生命中将没有忠,而只留下义。可不久,现实又跟他开了第二个玩笑,他的草寇集团做大了,有了跟朝廷谈判的资本,他又可以谈忠了。有了谈忠的资格的宋江,并不幸福,因为这注定他要抛弃义。但宋江还是选择了忠,毫不犹豫、问心无愧的选择了忠,注意,他真的是问心无愧的,至少从他的角度出发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觉得,这么做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兄弟。在他眼里,他不过是把自己的梦想分给兄弟们罢了,至于这个梦想兄弟们喜不喜欢,他是没有考虑过的。

       作者通过了宋江身份的几次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忠义之间徘徊的黑帮大佬形象。可以说,这个形象相当经典,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亿万华夏子孙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宋江,跟你喜不喜欢这个形象无关。

       宋江的思维绝对是传统的,他跟李逵不一样,李逵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至少他不按当时社会的常理出牌。宋江从小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教育,宋太公教他的是忠孝礼仪,孔孟之道。宋江被这些影响了。

最后小结

       宋江的心路历程和选择的路线应该是古代大多数传统卫道士,文化人所选择的路。他们从小接受正统教育,忠于皇权已经深深的印在了骨子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知识分子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重要原因。他们摆脱不了传统对自己的束缚。而宋江的故事,就是为这些人和皇权的关系做得一个最好的梳理。

水浒传的意义也即在此,它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对人的禁锢有多深。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主要事件有哪些?

       背信弃义:基本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常常用于批评人贪恋钱财、品德败坏。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不同处在于见利忘义这种行为是在有利益的前提下发生的。

扩展资料:

       历史背信弃义的人物:

       郑厉公

       春秋时期,郑子十四年,随郑厉公逃亡的人,引诱劫持了郑国的大夫甫瑕,威胁甫瑕必须帮助郑厉公重登王位,否则就杀死他。

       在威逼利诱之下,甫瑕屈服了,对厉公说:“放了我,我替你杀死郑子,迎你复位。”厉公和甫瑕盟誓后,就放了他。不久,甫瑕采取行动,成功杀死了国君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迎回郑厉公,帮助厉公回朝复位。

       当厉公坐稳国王宝座后,原形毕露,对甫瑕说:“你侍奉国君有二心。”就杀死了他。甫瑕追悔莫及,临死前对人说:“厚德没有报答,的确应该如此。”

哪一个三国人物,见利忘义专杀恩人,如今却被当作英雄?

       1、孙权的性格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主要事件: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

2、周瑜的性格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主要事件:赤壁之战,三气周瑜。

3、吕布的性格特征: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主要事件:投降董卓,三英战吕布,凤仪亭,斩董卓,大战曹操,辕门射戟,白门楼。

4、曹操的性格特征: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主要事件:孟德献刀,挟天子令诸侯,讨伐张秀,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讨伐张鲁,封魏王,杀华佗。

5、马谡的性格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主要事件:街亭大败。

以莫要见利忘义为观点的八百字作文

       说起三国,人们往往能想到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和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被世封为武圣的关云长关羽,也有被称作卧龙的诸葛孔明。还有一个人物,他在历史中虽然名声狼藉,见利忘义是他的家常便饭,在小说中却带给人们一种英雄的形象。他就是被后世誉为人中吕布的,奉先吕布。说起吕布,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武功天下无双,有颜有情好男人。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吕布可是一个让人所不齿的见利忘义之徒。吕布本是东汉末年的一名普通将领虽然武功高强,但是在乱世之中却没有什么背景。汉灵帝去世后,吕布因其武功高强被丁原赏识,吕布也非常感激丁原的知遇之恩,所以拜丁原为义父。

       结果董卓率大军进京,丁原大势已去,身为义子的吕布非但没有就义父于水火之中,反而临阵倒戈再拜董卓为义父,亲手杀了丁原,做自己的见面礼。然后,又被王允所用的美人计诱惑,于董卓产生矛盾,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再次吧对自己封官加爵的董卓杀掉。

       在古代,人们极其讲究情义而吕布却多次卖主求荣,自然让人们所不齿。但是在小说中,吕布被描写成天下第一武将,虽然写出了吕布多次易主之事,但是却淡化了吕布主观情感,让读者觉得吕布所作所为奈是无奈之举,为貂蝉杀董卓也被坐着刻画成吕布重情重义于貂蝉的爱情故事。这样一个武功天下无双,有颜有权,又肯为美人怒发冲冠的形象谁不喜欢那?可笑的是,人人都知道吕布和貂蝉,却不知貂蝉只是吕布的小妾。所以说,吕布是不是英雄不知道,但小人是没跑的。

“舍生取义”与“见利忘义”的例子有哪些

       伍子胥作为历史名人,我们不得不要钦服其卓越才干,但看其有史记载的自楚逃亡到吴的荣衰经历,用

       现在的眼光来看,特别是我们引用到生活中,类伍子胥的人与其相交往是需要很慎重并考虑的...

       1.遇难独自逃逸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占娶儿(太子建)媳孟赢事件5年后,听从费无极挑唆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而

       改立孟赢子为太子,而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

       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并责问其责,伍奢直言平王后遭囚禁,平王一面逼书信给其两个儿子伍尚

       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

       到宋国去了.伍奢大儿子伍尚救父心切而还是回到郢都,但不久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奢的

       另一个儿子,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伍尚和伍子胥在收到老父亲的书信后,都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和随之产生的不同结局,但伍尚不愿

       老父独自受苦,抱着营救和赴难的迷离痛楚心情回到了楚都郢都。伍子胥在此环境下很清楚结果,但没有

       做出强制的行为拉着兄长一起避难,从而变相的可救下兄长的性命。从这中可以区别出伍氏兄弟本性的差

       异.也就不难理解后面伍子胥的所有行为了.换言之,如果伍氏兄弟一起出走,按其祖先伍举劝戒楚庄王后,

       才有楚庄王的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霸业的功勋,且伍家世代豪强又伍氏兄弟皆文武双全的奇才,平王等定

       有后患之忧才要诱杀伍氏兄弟,如果兄弟一起出走他国,楚平王很有可能会投鼠忌器而不轻易的斩杀伍奢,

       应该伍氏兄弟有此的影响能力,我们从后来伍子胥出逃后,还可以得到一些帮助中可以大约的看出来。但

       事实是伍子胥很聪明的遇难独自逃逸。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现在社会中和历史过程中是数不胜数,我们也可以

       不用过分责难伍子胥有这样的行为了。

       2.制造事端惹是生非

       伍子胥在宋国找到原太子建时,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

       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这些政治避难的人报仇心切,居然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

       想夺郑定公的权,结果事败,太子建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

       政治逃难为保自己性命可以放弃家人为其可怜也情有可原,但逃到人家家中请人帮自己一起打架,人

       家不愿意后就要主人的命和家当,那就不值同情太作孽找了!伍子胥跟着太子建逃难,不劝主人安分守

       己还去制造事端,结果害了主人的小命又落的如丧家犬要逃逸的后果看来,伍子胥也不是很地道的人!我

       曾经很痛恶跳槽到同业公司的人用在原来公司得到的资源和咨询去抢自己公司的业务甚至挖墙角,但跟伍

       子胥比来,觉得这些人还没有在新公司中或过路公司中去谋家当再整原来公司的行动而感到他们相对还可

       爱些了!不过这也可以给现在所有的经营者一个敬示:在挖掘人才的技能同时,更要考评人的素养和品质。

       可以为多几个银子而很爽快的踢开老东家的人,也可以很快将踏在你的身上跪在其他人的门下。

       3.见风使舵见利忘义

       伍子胥经受波折逃出郑国投奔到了吴国,靠吹萧乞食来活命,经相士被离推荐给吴王僚后,被封为大

       夫,才得以生存并过上了丰衣足食安逸的生活。但看到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伍子胥就推荐专诸给

       公子光,设计用专诸使鱼肠剑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就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就

       任用伍子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重用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将军孙武为其训练部队。吴王依靠伍子胥

       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伍子胥此时是开始发迹了,但他的发迹真正靠的是出卖并谋害老东家再投靠新主子才得到的,很奇

       怪在历史上,他这样的作为没有被例入谋篡的所谓奸臣行列不算,居然还被渲染成为是一个忠义之士!在

       我们现在的社会上,一个在外讨饭的人被一个老板收留并给他很到的待遇,按理感激还来不及,但最后他

       伙同他人谋害了老板的性命,得以在新老板下混得更好待遇,这样的人绝对可以批定为“大逆不道”了!

       从伍子胥这样的行为过程中,我更觉得这个人不地道!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农夫和蛇的故事。用现在流行的

       对势利小人的批语“见风使舵,见利忘义”来比对伍子胥,可能已经是很抬举他了。

       4.心胸狭窄卖国泄愤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以孙武治

       军遣将的能干和虚实难辩兵法,加伍子胥运筹调度和轻车熟路,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一直打进楚都郢都。那时,楚平王已经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王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以300多鞭狠狠鞭打了一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伍子胥用16年的时间

       竭尽手段心智从而彻底的圆了自己所有的心愿。

       故事至此伍子胥的另几个丑陋心怀也突现出来了:卖国和无德。

       史批楚平王是昏庸无道,但楚国至少是他伍子胥的祖国,为报家仇伍子胥动用了他国整国的力量,发

       动战争几乎灭亡了自己的祖国。在秦汉后这样的行为称为汉奸,那伍子胥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是否被老百姓

       称为楚奸?史书没有写伍子胥是卖国行为,只标为“归报楚仇”,但我觉得其的行为,怂恿吴国征楚,自

       己又为引路先锋,要亡楚而痛快泄愤等完全够格做个卖国贼。其不光害的吴楚两国不知有多少人命殇黄泉

       家庭破碎,还要很不称道的是掘墓鞭尸的行为,这个一直来很为许多人所不齿,对此的评论和批注也很多

       ,史书有批评伍子胥的其为最主要的行为。确实,人为安是世人最大的冀望,再大的罪过后也是除留

       遗臭万年的口诛笔伐外,也是盖棺定论了!象伍子胥这样的报复心历史上真的还不多见!可见其的心胸是

       怎样的一个胸怀了。如果楚昭王和其传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楚国在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

       夜竟痛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得出兵救楚,才让楚国有力量收回失地赶走了侵略者后,也将

       伍家祖坟刨开鞭打尸体,那闹剧可能要延上好多年,看来楚昭王和其传人素质要比伍子胥好很多,我们

       也没有看到他们同样行为的记录。如果每个朝代都出一个伍子胥这样的人,就绝对没有我们现在可以观看

       的皇陵遗址了!如果每个人都象伍子胥,那这个世界上绝对找不出一块祖坟了!倒也可以省下很多的土

       地了...

       5.贪恋功名依老买重

       吴王阖闾伐楚回到吴国都城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再做官,回乡隐居了。伍子胥

       按次功和孙武的离去而得封相国,帮助吴王阖闾成就为春秋时代的一代霸主.孙武在退隐期间除轻竹淡酒外,

       还留下的一部著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至今还

       是包括我们中国内很多国家在军事/财商/处世/人生中等一直在研究的一个经典宝典.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伐越失败的归途中,其子夫差继位.没几年伍子胥出使齐国回来就被夫

       差逼其自刎.他的一生也有了个结果.

       禅宗讲究因果报应的,最终伍子胥在夫差手下虽还算个样子但也是无奈和已经是家破了,儿子

       还要靠投奔齐国改姓王孙才勉强生存的结局冥冥中是天意了。伍子胥的除夫差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个性

       因素外,他在夫差前一直居功自傲依老买重的习性更起着关键的原因.从这点也看出伍子胥欠乏审时度事的

       能力,追起缘由应该是他太在意和贪恋自己现有的地位和权势,而恰恰忘记那是新君主最犯忌的所在。所

       以最后挖目悬门的无奈也真的是无奈了!至还没有醒悟自己已经没有很重要价值性还自为是擎天柱和国

       之栋梁的无知。看其结局跟孙武比较也可以看出伍子胥在当时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充其量是

       个悲剧色彩的风云人物吧,但其故事最大的成就也比较迎合在过去的千年中那些书生想出人头地的心理和

       想成就功利的楷模了。所以,我想才有到现在还将伍子胥其人一直在做为一个成功人士榜样的原因之一吧? 从简单的几个过程看来,我是觉得在事业发展乃至成功的人士中,应该要防备象伍子胥这样看来是个

       大大的忠义人员其背后的本性,如倚重听从,可能最后自己事业失败的最大因素就为此而未可知!当然我们

       也不用愚到放弃所有的人员,只是要有尺度的制衡就可以用其所长而防其所陋。但这个尺也体现出了测量人

       的智慧和驾御力了!也最终决定是否可以成就自我的关键!

       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好了,今天关于“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见利忘义的人物和事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